业内称难取消煤炭经营中间环节
- 编辑:冷眼静看网 - 67业内称难取消煤炭经营中间环节
产权保护是政府收税的一个重要理由,但政府通过税收的方式提供产权保护服务往往是低效的,这主要是因为政府提供服务是非竞争性的,政府官员缺乏相应的激励,也不能体现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再者,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打造了新的载体,配合企业产能转移的需求,在帮助沿线欠发达国家跨越经济发展鸿沟的同时,实现了生产要素成本的降低。第三,中国企业全球化布局将愈发多元化,稳步地向成为全球企业迈进。
这样做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带动当地制造业的提高,受到东道国政府和当地人的肯定与欢迎。在明清封建时代末期漫长的闭关锁国之后,新中国成立了,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中国再次回到全球化的舞台。希望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在研究分析大量中国企业国际化案例的基础上编撰的这本《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6)》,能对走出去和拟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在过去十年间,我们看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扩大了近10倍,赴海外投资主体、投资领域和投资目的地愈发多元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阶段。第二,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将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
许多中国企业选择通过走出去实现引进来,提升技术与品牌,向微笑曲线两端转移,以获取更高附加值。2015年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达18.3%。但今天实业精神已经不再,往往被视为不合时宜。
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通过资本运作似乎成了发财的最重要手段。资本运作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越来越显眼的概念,也是越来越盛的主体经济活动这就需要清醒认识到今天中国金融产业的状况,看看现在的发展方式已经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而如果不加以纠正,以后又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数代企业家从事的都是实业。
各种形式的互联网金融、网络经济(如网红)等都是他们创意的产物。但很遗憾的是,简单的经济常识在今天的中国变得越来越难。
浙江吴英案件足以说明政府的意向。同时,金融业尽管风险巨大,却是今天中国可以谋取暴利的领域。在1980年代,中国的金融领域是不开放的。英美国家金融资本主义发达,金融经济是他们主导世界经济的最为重要的经济手段之一。
中国现在人均国民所得8000美元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在4万美元以上。无论是金融改革、互联网经济、双创,还是其它很多种种经济活动,大家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从事着资本运作。第四,资本缺少有效的投资空间而转向金融。有人形象地说,所谓的分享经济已经演变成为欺骗经济。
也同样重要的是,中国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国际压力。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多少人会想踏踏实实地去创业,而是拼命施展投机精神来发财致富。
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没有其他力量可以抵挡这一趋势。并且,在脱实向虚的情况下,一旦泡沫破灭,势必导致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倒退。
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能够造成这样的大趋势? 政府重金融轻实业 第一,这个领域的国家政策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同时金融经济也是外部竞争的需要。金融产业的发展既是一个经济发展总体方向性问题,也是一个政策判断问题,即对金融产业和其他经济领域关系的判断问题。没有人会质疑金融业发展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如何发展。持有一般经济常识的人不难看到和理解这里所说的种种现象和问题。目前中国金融产业状况和趋向 首先,各种经济资源快速有效地从实体经济流向金融业。
今天的中国,尤其是年轻人,没有多少人会想踏踏实实地去创业,而是拼命施展他们所具有的、前面几代企业家所没有的投机精神来发财致富。但如果政府已经把经济发展的重心置于金融业而轻视实体经济,从长远看,结果会是灾难性的。
资本运作无疑是近年来中国经济领域越来越显眼的概念,也是越来越盛的主体经济活动。金融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在法治保障不足的情况下,一旦资本拥有者感到些许不安全感,金融经济就很容易把中国的财富变成货币,再通过资本外流,演变成为外国的财富。
经济大灾难就在后头 如果资本运作方式不能加以有效规制,对国民经济会产生怎样的长远影响呢?简单地说,一场经济大灾难就在后头。如果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危机,社会危机也变得不可避免。
而且,通过资本运作的经济活动来得快,能有效促成经济增长。资本运作的首要目标,就是资本拼命收购优质企业。政策层面也可能涉及对国家经济发展阶段的误判。在实践层面,他们不断和各级领导层接触和鼓吹,导致了资本和权力结合的状况。
中国今天的中产阶级成长缓慢,甚至趋于变小。应当指出的是,中国需要大力发展金融产业。
金融经济对中国无疑非常重要,为国家可持续经济发展所需要,尤其像中国那样大的经济体。从海外回来的各种人才很多不仅鼓吹金融自由化,本身也设立了不少资本运作企业和公司。
从本意来看,发展金融业是为了有效地为实体经济融资,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旦美国等国经济再实体化,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西方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也有这样的历史,但后来逐渐规制化。从8000美元到2万多美元,这个距离不是搞泡沫能够搞出来的。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最终也会演变成一个让人们惊讶不已的社会。现在,美国开始通过再工业化和再实体化等手段,来纠正经济体所出现的问题。
无论是国有还是民间资本,都在热衷于搞资本运作,正在促成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如果政府为了发展金融业而对其抱先行先试的态度,还不算那么糟糕,因为政府对这些后果是有意识的。
第六,大部分中国老百姓还没有经受商业社会的洗礼,缺少一般的金融常识,同时又怀着尽快发财的梦想,很难抵挡得住资本的鼓动和诱惑,自觉或者不自觉的加入金融投机的浪潮。健康的金融发展无疑有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提升,但病态的发展则会拖累经济,使得经济发展走上错误的方向。
即使要达到今天台湾2.3万美元左右的水平,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尽管从理论上说是要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建设,但在实践层面,金融领域呈现出无政府状态,出现有开放而无规制的现象,造成了今天的局面。